热线电话:400-9693-66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行业要闻

一文教你看懂5G NR与4G LTE的区别!

来源:通信人才网 时间:2024-12-31 作者:通信人才网 浏览量:

作为4G网络的演进,5G(NR)网络为终端用户(UE)带来了更快上传(下载)体验,更低时延,同时还将实现万物互联(如车联、家居、VR、AR)。


那么与4G相比,5G(NR)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哪儿呢?


一、系统消息广播


4G(LTE):支持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始终开启所有系统消息的广播,这将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且终端(UE)需要持续评估。这些系统信息广播是终端(UE)进行基站检测的信号、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信号等。


5G(NR):仅进行最小系统消息(MSI)广播,以实现更佳网络能量性能和更高可实现数据速率,从而减少对其他小区的干扰。


二、无线频谱分配


4G(LTE):最近引入对3.5GHz授权和5GHz未授权频谱的支持。


5G(NR):自第一个版本(R15)就支持从Sub 1GHz到52.6GHz授权频谱操作,并且正在计划扩展到未授权频谱。


三、时间/频率资源灵活支持


4G(LTE):主要支持固定时间/频率传输。如上行链路同步HARQ协议,其中重新传输发生在初始传输后的固定时间点。


5G(NR):相同时间/频率资源可灵活配置,避免在固定资源上进行传输。


四、信道估计


4G(LTE):依赖于小区特定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它们始终被传输。


5G(NR):对于信道估计,NR不包括特定于小区的参考信号,而是依赖于特定于用户的解调参考信号;除非有数据要传输,否则不会传输这些信号,从而提高网络的能量性能。


五、上下行链路动态分配


4G(LTE):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不会随时间而变化;后来一项名为 eIMTA的功能允许在UL/DL分配中进行一些动态调整。


5G(NR):支持动态TDD时隙分配,这意味着在UL和DL方向之间动态分配和重新分配时域资源。


六、设备和网络处理时间


4G(LTE):比3G更好,但考虑到某些应用在高密度环境下未来要求,这还不够。


5G(NR):NR中的设备和网络处理时间要短得多。如设备在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后须在一个时隙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取决于设备功能)用HARQ ACK做出响应。


七、低延迟支持


4G(LTE):要求MAC和RLC层在进行任何处理之前知道要传输的数据量,这使得支持低延迟变得困难。


5G(NR):作为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通过以下两个示例进行支持:


MAC和RLC中报头结构已被选择为无需知道要传输的数据量即可进行处理,这在UL方向尤其重要,因设备在收到UL授权后可能只有几个OFDM 符号,直到传输应该进行。


通过在传输开始时定位携带调度信息的参考信号和下行链路控制信令,而不是使用跨OFDM符号的时域交织,设备可以立即开始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而无需事先缓冲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解码延迟。


八、数据纠错码


4G(LTE):使用Turbo编码来处理数据,这是较低码率下的最佳解决方案(如:1/6、1/3、1/2)


5G(NR):使用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来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与LTE相比,它在较高编码速率下提供较低的复杂度。它们在较高码率下表现更好(例如:3/4、5/6、7/8)


九、下行控制信道时频结构


4G(LTE):灵活性较差,因为它需要全载波带宽。


5G(NR):具有更灵活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间频率结构,其中PDCCH在一个或多个控制资源集(CORESETS)中传输,这些控制资源集可以配置为仅占用部分载波带宽。


十、SDAP(服务数据应用协议)


4G(LTE):不存在


5G(NR):引入以处理连接到5G核心网络时的新服务质量要求。SDAP负责根据服务质量要求将QoS承载映射到无线承载。








5G(NR)要实现万物互联(车联、家居、VR、AR)等功能低时延是关键;为此5G(NR)在终端空闲态的连接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也是其在技术方面与4G(LTE)的主要区别。


一、终端RRC状态


4G(LTE):仅支持两种状态即:RRC_Idle和RRC_Connected;


5G(NR):支持第三种状态,新引入了RRC_INACTIVE;引入该状态目有是为减少信令负载以及从空闲到活动转换的延迟。


在此RRC_INACTIVE状态下,RRC相关上下文保留在UE和gNB中。


二、RLC数据包传送


4G(LTE):支持重新排序并按顺序将RLC PDU传送到更高协议层,从而导致更多延迟。


5G(NR):不支持按顺序传送RLC PDU以减少由重新排序机制引起相关延迟,这可能不利于需要极低延迟的服务。通过这样做RLC减少了总体延迟,因为数据包不必等待重新传输先前丢失的数据包才能将其传送到更高层,而是可以立即转发。


三、RLC PDU连接


4G(LTE):支持它以禁止提前组装RLC PDU。


5G(NR):支持在接收上行链路调度授权之前提前组装RLC PDU。


四、MAC报头位置


4G(LTE):与某些RLC PDU相对应所有MAC报头都存在于MAC PDU的开头。


5G(NR):MAC报头分布在MAC PDU中,因此与某个RLC PDU相关的 MAC报头紧挨着RLC PDU,这是为了实现高效的低延迟处理。


借助NR 中结构MAC PDU可以“即时”组装,因为在计算报头字段之前无需组装完整的MAC PDU,从而减少处理时间和总体延迟。


五、HARQ重传


4G(LTE):在重传的情况下发送整个传输块,即使传输块中只有一小部分存在问题,这也是非常低效的。


5G(NR):支持更细粒度(称为代码块组)的HARQ重传,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大传输块需要重传。


六、HARQ进程数


4G(LTE):根据 UL-DL 配置,FDD 最多支持8个进程,TDD最多支持15 个进程。


5G(NR):最多支持16个。


七、上行链路中HARQ


4G(LTE):它是同步HARQ,因为重传时间是固定的,取决于 HARQ 进程的最大数量。没有与下行链路 HARQ 相关的 HARQ 进程号。


5G(NR):它是UL和DL中的异步HARQ,因为gNB明确地将要由UE使用的HARQ进程号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发送信号。它需要支持没有固定UL/DL分配的动态TDD。


八、初始接入


4G(LTE):使用同步信号(PSS+SSS)的概念,固定格式使UE能够找到小区。


5G(NR):使用同步信号块(SSB)的概念,跨越20个资源块,由PSS、SSS 和PBCH组成;SSB块的时序可由网络运营商设置。


九、同步信号位置


4G(LTE):位于小区传输带宽的中心,每5毫秒传输一次。


5G(NR):信号不固定,而是位于同步栅格中。找到后,UE会被告知其在频域中的位置。默认情况下SSB每20毫秒传输一次,但可以配置为5到 160毫秒之间。


十、同步信号波束赋形


4G(LTE):不支持

5G(NR):支持


十一、控制信道波束赋形


4G(LTE):不支持

5G(NR):支持,需要不同的参考信号设计,每个控制信道都有自己的专用参考信号。








5G是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系统的演进。5G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其与4G相比技术有以下不同:


一、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4G(LTE):定义了两种不同的循环前缀,即正常循环前缀和扩展循环前缀,其中:扩展循环前缀仅用于延迟扩展过多的特定环境,此时性能受到时间扩散的限制。


5G(NR):仅定义正常循环前缀;但60kHz子载波间隔(SCS)除外,此时两种循环前缀均已定义。


二、子帧和时隙(Subframe&Slot)


4G(LTE):仅有单个子载波间隔,因此子帧中时隙数始终是固定的。一个帧(Frame)由10个子帧(SubFrame)组成,每个子帧的时隙为1ms,因此帧持续时间为10ms。每个子帧承载2个时隙(Timeslot),因此20个时隙构成一个完整帧。


5G(NR):子帧是独立于参数集的时间参考,而时隙是典型的动态调度单元。NR时隙与具有15kHz子载波间隔的正常循环前缀的LTE子帧具有相同的结构,从共存的角度来看这是有益的。


三、帧结构(Frame Structure)


4G(LTE):使用了两处帧结构,后扩展到三种帧结构以支持未授权频谱。


5G(NR):单帧结构可用于成对和非成对频谱。


四、资源块(Resource Block)


4G(LTE):在频域中使用12个子载波和在时域中使用1个时隙的二维资源块,因此传输占用1个完整时隙(至少在原始版本中)


5G(NR):NR资源块是仅跨越频域的一维实体,原因是不同传输的时间持续时间具有灵活性,NR支持多个数字集。


五、DC子载波


4G(LTE):对于下行链路信号,DC子载波不被传输,但被计入子载波数。


对于上行链路DC子载波不存在,因为整个频谱的频率向下移动了子载波间隔的一半并DC对称。这是OFDM/OFDMA信号中子载波,其频率等于站点的RF中心频率。通常所有设备的DC都与中心频率一致。


5G(NR):使用DC子载波,因为NR设备可能不以载波频率为中心。每个NR设备DC可能位于载波中的不同位置。


六、(小区)最大支持带宽


4G(LTE):最大载波带宽为20MHz

5G(NR):设计用于支持非常高的带宽,单个载波最高可达400MHz。


七、载波间隔(Carrier Spacing)


4G(LTE):固定载波间隔为15kHz。


5G(NR):创建了参数集概念,将载波间隔的基值保持在15KHZ。除了 15kHz之外,支持的其他值还有30、60、120和240 kHz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


八、MassMIMO


4G(LTE):使用普通MIMO,MIMO中的最大天线数量为8(DL)* 8(UL),使用UE类别8的空间复用。


5G(NR):使用MIMO概念,天线阵列系统使用大量天线,最多可达256(DL)* 32(UL)。


九、4G(LTE)和5G(NR)关键性能指标差异


9.1 4G(LTE)性能指标

峰值数据速率(LTE-A):下行链路(1Gbits/s),上行链路(0.5 Gbits/s)

峰值频谱效率:下行链路(30bps/Hz)- 具有8层空间复用,上行链路(15 bps/Hz)- 具有4层空间复用

控制平面延迟:<100ms

用户平面延迟:<10ms

移动性(使用LTE-A):设备速度高达500 Km/h

最大支持带宽:20MHz

波形:DL为CP-OFDM,UL为SC-FDMA

最大子载波数:1200

时隙长度:500us中7个符号


9.2 5G(NR)性能指标

峰值数据速率:下行链路(20Gbits/s),上行链路(10Gbits/s)

峰值频谱效率:下行链路(30bps/Hz),上行链路(15bps/Hz)

控制平面延迟:<10ms

用户平面延迟:URLLC为<0.2ms

移动性:设备速度高达500Km/h

最大支持带宽:FR1(400MHz至6GHz)中为100MHz,FR2(24.25GHz至 52.6GHz)中高达400MHz

波形:DL为CP-OFDM,UL为CP-OFDM和DFT-s-OFDM

最大子载波数:3300

时隙长度:14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取决于子载波间隔),minislot为2、4和7个(OFDM)符号

图片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9693-661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由求职者、招聘者自由发布,通信人才网管理系统不承担因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贵州亨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黔)人服证字2023第0115005813号 黔ICP备2023005864号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2栋803 EMAIL:1405596196@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