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9693-66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5G网络优化

中国5G的“中场战事”,用5G制造5G!

来源:通信人才网 时间:2024-03-05 作者:通信人才网 浏览量: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应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信息通信业赋能、赋智千行百业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新型工业化、各行各业的现代化,都离不开信息通信业的基础支撑和叠加倍增作用。


“信息通信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特征决定了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能够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如是说。


尤其是中国5G,商用四年来,网络建设和规模化应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建成全球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5G SA网络,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52个,并持续扩展深化应用。


如今,新一轮5G创新正在开启,我国5G商用部署和规模化应用发展迎来新的重要关口。从技术演进而言,随着Rel-18标准在今年的冻结,5G Advanced时代正在开启,这是6G到来之前承上启下的关键发展阶段,5G和AI将会更加紧密结合,5G卫星、新型无源物联网、通信感知融合等新技术走向成熟。在技术能力增强的同时,5G的赋能作用会更加显现,推动实现物联更广泛、覆盖更普遍、感知更精准、连接更智能等等。




5G千亿新赛道打开


商用四年来,我国5G规模部署和规模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网络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264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区和所有县城城区以及港口、医院、矿山等重点场景。


在规模应用方面,我国已累计建成16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5G在采矿、电力、智慧港口等领域的应用开始复制推广,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试点探索不断深入,典型应用标杆和解决方案加快成熟。


目前,三家运营商的5G专网收入已经突破了100亿元,5G带动DICT收入超千亿元。也就是说,每1元5G专网收入能带动10元DICT收入。场景、商业、生态、行业、政策、标准等六方面的“繁荣”,支撑起5G千亿新赛道。




新二轮5G创新开启


5G在不断演进之中,让自己变得越发强大,并推动万物互联成为现实。


Rel-15是5G标准第一个版本,也是5G基础标准,主要满足了外界对于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应用场景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移动上网更加快速。之后的Rel-16标准是5G完整版标准,它主要完善了5G在URLLC(超可靠低时延)方面的能力,使得5G在支撑垂直行业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5G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对千行百业的赋能作用不断显现。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皓表示,Rel-18 5G标准预计在今年底完成,这标志着第二轮5G创新的开始,“预计从2027年到2030年左右,业界开始6G标准的制定。”在“5G建设与应用创新”论坛上,轻量级5G技术RedCap堪称“当红炸子鸡”,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被视为推动5G创新的新热点。


新型无源物联网技术同样备受关注,这将5G Rel-18标准中的“明星技术”之一。针对现有RFID设备传输距离段、网络抗干扰能力差、定位精度差等缺点,3GPP提出新的终端类型“新型无源终端”。


目前业内都看好RedCap技术的前景,因为它实现了“低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1.RedCap能够实现5G所具备的低时延、网络切片等能力;

2.RedCap在低功耗、低成本方面具备优势。


中国移动同步推进组网式架构和蜂窝式架构两种方式的无源物联网技术研发,希望未来分阶段进行商用。目前已在组网式架构方面完成产品研发,具备连续组网覆盖、低成本米级定位等优势,多地试点效果良好,正加速商用。而在蜂窝式架构方面,目前处于样机测试阶段。




5G+AI摄像头


无线领域面临的挑战非常多,但很多挑战并没有确定的理论研究或者数学模型去解决。


AI让5G变得更好,5G则会让AI更加无处不在。随着5G加速扩展,AI处理正不断向边缘侧扩展。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是混合AI架构,AI会在云端、边缘云和终端侧协同运行,使整个系统中的计算和处理能力以最有效的方式重新分布,开启智能网联边缘的规模化变革。


在未来的5G中,通感一体或者通感融合(通信和感知)将是必备特征之一。通过一体化空口信号和多样化感知设计,在通信的同时,具备距离、速度、角度等感知新能力,从而构建低成本、性能优、无缝泛在的通感一体网络,支撑车联网、无人机等方面的丰富业务。


在国内,IMT-2020(5G)推进组也已就5G-A通感融合场景、网络架构、评估方法、空口技术以及技术试验五大议题,分阶段推进研究和试验工作。据介绍,在相关的5G毫米波通感融合试验中,交通场景中探测车辆感知距离超过500米,实现车道级感知精度;在低空场景则实现了稳定的无人机跟踪,跟踪距离超过1200米。在5G低频通感融合试验中,低空场景中探测无人机感知距离超过1400米,室内呼吸检测精度可达95%。


5G技术正在演进,朝着网络更宽带、物联更广泛、覆盖更普遍、感知更精准、连接更智能的方向前进,将会拓展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用5G制造5G”


“‘用5G制造5G’,这是中兴通讯针对智能制造提出的理念和模式。”中兴通讯副总裁周建峰说,“滨江基地是践行这一理念的‘样板间’。”


这个投入约200亿元建设的制造基地,是中兴通讯用智能工厂模式生产5G相关产品最先进的基地。作为5G网络技术研发和5G设备制造企业,中兴通讯发挥既懂5G又懂制造的优势,三年来对南京滨江基地进行了5G全连接改造,广泛应用机器人、机器视觉、5G+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研发、生产、运营的全流程智能化贯通,其结果是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南京滨江基地每月可生产基站(小站)设备7万台、服务器4万台,对比2020年,基站产品单位人时产出提升113%,服务器产品单位人时产出提升125%;同时物流周转效率提升50%,交货周期缩短48%。周建峰重点介绍了5G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在装配环节,通过5G CPE技术将机械臂上高清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流传给后台,集中计算、分析后再反馈给机械臂做出动作。”他说,“因此,能做到每次配件可以不一样,根据拿取的配件不同,自动安装配件和螺钉。”


“5G可以建立99.999%的稳定通信网络,几乎与有线网络相同。通过5G全连接的工厂,可以真正实现产品不落地、端到端的柔性化和自动化生产运输,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周建峰说。




智能工厂的“心脏”“腿”和“手”


走在生产线的路上,见不到工人,却不时遇到自动行驶的小车。“你们放心跟着我走,‘小兴’会主动避让,而不会撞到你们。”周建峰笑着说。他口中的“小兴”,是穿梭于工厂的AGV小车(自动导引运输车)。


“在这座智能工厂里,AGV小车像双腿,机械手臂像双手,智能运营中心是大脑,原材料立库是心脏,车间之间的运输轨道是血管。”他形象地说,“5G实现了所有部位的全连接。工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无人化’操作、‘黑灯’下自主生产。


的确,车间很多区域昏暗,一些区域光线较暗,很少的点位是正常照明。记者在一幅图前找到了答案——车间实行的是“黑灯-晨光-日光”三阶模式:“黑灯模式”指无人化工作环境,只有智能操控的机器在忙碌;“晨光模式”指自动化自主工作环境,有人员辅助;“日光模式”指人员工作环境。前两种模式占比达90%以上。


智能工厂的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基本不需要休息,接近零差错率。周建峰说,要是偶尔有设备“生病”了,智能运营中心堪比“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在线“号脉”即可找准“病情”,“对症下药”。


在周建峰看来,智能工厂的关键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打通传统制造业的那些痛点、堵点和难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而不能单纯追求炫酷、“高大上”。“一点点的小改进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大飞跃。”周建峰说,“5G全连接智能工厂”不是一天建成的,是一点点打通堵点、一次次技术攻关、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而来。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客服服务热线
400-9693-661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由求职者、招聘者自由发布,通信人才网管理系统不承担因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贵州亨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黔)人服证字2023第0115005813号 黔ICP备2023005864号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德福中心A2栋803 EMAIL:1405596196@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